
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等節能減排政策,項目運用主動式節能,設置共享、趣味、節能三合一的活力中庭,并利用吹拔效應來減少建筑能耗,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紫東再添新亮點。同時運用下城廣場、底層架空、屋頂花園等設計手法,著力打造立體化的外部空間,將商業、社區、景觀融為一體。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做好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政策,落實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項目建設采用“滲”、“滯”、“蓄”、“凈”、“用”、“排”措施,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在方案設計中,依托村莊的紅色文化、知青文化歷史特色,因循現狀豐富水系和優美杉樹林的自然資源特色,遵循現狀村落肌理,進行統籌布局,彰顯現有的紅色歷史文化遺存,講述知青故事,營造生態空間與鄉居空間交融的新型農村社區風貌特色,并著重處理新老空間關系,串聯、織補“保留更新組團”與“改造重建組團空間”,提升完善豐富的公共設施與公共空間,形成文化辨識度高、地域特色強、村民幸福指數高的新周夏。
? 獨特建筑形式打造圍合的學校庭院,提供激發體腦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 跑道的設計,提供更多室外活動空間,將教育與身體健康融入校園設計中。 ? 靈巧的建筑設計及建筑朝向,提供自然的通風和采光,設置走廊、外窗及遮陽系統,減少夏季陽光直射的能量。 ? 簡單的室內設計優化室內聲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西交利物浦大學南校區位于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教區,文景路南側,雪堂街西側。建筑師希望利物浦大學的體育教學和健身設施能與周圍環境相融合。因此,采用色彩豐富材料作飾面,應用有趣的健康設施去點亮激活整個校區。
項目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七瑤路南側、外莊路北側,西臨石婆路,東側為規劃道路。設計針對當下教育建筑創作方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革新教學模式,提出教學綜合體、全科教室等設計理念,結合四葉草的整體設計概念,對細部構造以及施工進行細致、卓有成效的實踐。
以“延續與整合”的設計理念貫穿始終。設計延續原校園的規劃布局,在空間尺度、交通流線、造型等方面做到三期規劃的整體統一,形成優化整合的功能分區和高效安全的交通流線,強調綜合教學樓的主入口地位,展現符合學校氣質的時代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