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AD簽署“建筑2030-中國倡議”
發布時間:
2015-10-28
來源:
作者:
10月22日,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設計分會( CEDAAB )和建筑2030(ARCHITECTURE 2030)共同主辦的有關《全球低碳城市和建筑發展(中國)倡議》的獨家圓桌會議在沈陽召開。
作為江蘇唯一的建筑設計院代表,JSAD董事長倉慧勤代表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了《2030 挑戰——全球低碳城市和建筑發展(中國)倡議》。共有28家國內設計院與24家國際設計公司簽署了本倡議。
JSAD董事長倉慧勤(右)簽署倡議文件
2030挑戰-中國倡議內容
城鎮化建設是21 世紀全球發展的一大趨勢。今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和城市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到全球的70%以上;到2050 年,超過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
中國目前的城鎮化建設正引領這一全球性的浪潮。其城市人口預計至2030 年將增加3 億,從而達到創紀錄的10 億。人口超過100 萬的城市將有221 個,相比全歐洲只有35 個。為了適應這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趨勢,中國預計每年將新增住宅和商業等公共建筑約20 億平方米,占全球同期新增建筑量的38%。
要將如此龐大的人口融入城市,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去創建一套健康、靈活、強健和綜合性強的區域性城市基礎設施和建筑,為可持續的經濟和城市發展樹立典范。
最近發布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升溫要維持在國際社會預期的2℃之內,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在本世紀下半葉中之前達到頂峰繼而下降到零。中國未來20 年城市發展的規模之大,使其處于一個很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且應同國際社會一道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努力。
作為2015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承諾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已同意至遲在2030 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值的頂峰;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份額以達到其能源生產總量的20%。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城鎮化建設推進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增長速度減緩、達到峰值后急速下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那些長期依賴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體量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建筑不動產。
中國政府的城鎮化建設策略致力于開創城市發展的新格局,主張把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和建筑物業管理的全過程。中國正致力于尋求提高其建筑的品質、延長建筑物的壽命、加速其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建設節能和低碳的基礎設施以及促進建筑工程垃圾的再利用。
換句話說,中國正面臨一個獨特的機遇去推行低碳和可持續的城鎮規劃、建筑開發和設計、非化石燃料能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的政策,以達到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這個目標。鑒于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有關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決策將長期影響未來二十年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形式;這些決策是確保中國實現其減排承諾的關鍵因素,同時使城市變得更可持續、更宜居、更美觀和更高效。
作為在中國從事建筑設計的專業人士,我們認識到支持中國和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矛盾、機遇和挑戰,中勘協建筑設計分會主要成員中的規劃/建筑設計公司與建筑2030組織以及(在中國有業務的)主要國際建筑/工程/規劃設計公司共同提出倡議,以推進可持續、低碳/碳中和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加強保護自然資源、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資源;利用就地可再生能源;促進建設更智能化、更宜居的城市社區。
作為第一步,我們于2015年10月22日在中國沈陽召開了一個圓桌會議,大家一致同意并向中國的同行提出《挑戰2030-全球低碳城市和建筑低碳發展(中國)倡議》,承諾努力踐行下列目標:
·城市規劃、市政建設發展、新建建筑以及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應努力采取碳中和的規劃和設計理念:即在同一年內所使用的能源不超過其生產或輸入的可再生能源。
·當達到碳中和不可行或不現實時,城市規劃、市政建設發展、新建建筑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應采取高能效的設計,并具備未來自身生產或接駁輸入可再生能源以滿足其所有能源需求的潛力。
同時,為推進《中國倡議》的落實,各方承諾加強合作:加快現有的、先進的設計和規劃工具本地化的建設,推進降耗和節能的目標設定和建立中國2030系列培訓課程的框架。
建筑2030是什么?
建筑2030是由知名建筑師、作者和教育家愛德華·瑪斯瑞拉先生領導、是為應對世界能源和氣候變化危機而建立的非盈利的組織,其總部設在新墨西哥州的圣達非,還有一個辦事處在華盛頓州西雅圖。
建筑2030的使命是快速地白皂建筑環境以:
·透過改變城市、社區、運輸、基礎建設和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建造和運行方式,大幅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和溫室氣體的排放;
·發展高適應性的建筑環境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保護天然資源,并獲取零成本或低成本的再生能源和水資源。
愛德華·瑪斯瑞拉先生是建筑2030 創辦人及首席執行官。愛德華·瑪斯瑞拉是一位國際公認的建筑師、作家、研究員及教育家。過去十年,他在建筑環境可持續和強韌發展、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等領域的學術研究重新定義了建筑、規劃和設計在改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他是建筑2030的創辦人。建筑2030是一個專門為我們21世紀的挑戰開拓解決方案的智庫。
愛德華·瑪斯瑞拉推出了膾炙人口的 “2030挑戰”,最近又推出了2030調色板—一個為全球建筑師、規劃師和設計師提供隨手可得、低碳/零碳和強韌建筑環境設計原則的革命性新平臺。去年,他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提出零排放路線圖,呼吁建筑環境2050年前達至零排放;又提出2050勢在必行的倡議,該倡議得到全球代表124個國家超過130萬名建筑師的專業機構采納。最近,他開展了城市氣候倡議,一個讓政府逐步行動以在2050年前達到建筑環境碳中和的框架。愛德華·瑪斯瑞拉先生得獎無數,包括:美國建筑師學會設計獎、美國規劃師協會獎、美國能源部獎、美國太陽能協會先鋒獎、春分獎、國家環境保護成就獎、芒福德獎(建筑師/設計師/規劃師的社會責任)、首屆漢利獎、普拉特學院杰出職業生涯獎、新墨西哥大學齊亞獎、都市報雜志變革者獎、2011年目標獎、美國建筑師學會2015年肯珀獎。他是未來設計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加拿大皇家建筑協會名譽院士,并獲得伊利諾理工大學建筑學榮譽博士學位。